瓦尔德内尔

从乒乓球名将到北大教授 老国手梁戈亮践行潇洒人生

发布时间:2019-12-18   点击:0次    
字号:

  编辑同志:

  著名运动员梁戈亮的横拍削球打法曾经在乒乓界赫赫有名,很想念这位老国手,请介绍一下他的近况。mamingzi@sina.com

  拨通了梁戈亮的手机,电话那头立即传来回音:“哪位,再过五分钟好吗?我现在上课呢。”上课?上什么课?在哪儿上课?给谁上课?梁指导是广西人,现在家在北京吗?记者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一连串问题,梁戈亮笑了,“明天你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体育馆里,我见到了梁戈亮。这位曾经6次获得世乒赛冠军的乒乓元老现在的身份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系教授、梁戈亮乒乓球俱乐部主任兼总教练。

  采访是在梁指导“一心二用”的情况下进行的,他正在指导俱乐部的教授们打球。

  老国手身穿玫瑰色的短袖T恤和深灰色运动短裤,早春的傍晚还有几分寒意,但他脸色红润,光亮的头顶布满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最近特别忙,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我和几位老朋友去了总理的家乡,刚刚回来。”说起此次淮安之行,他显得很兴奋,对周总理的怀念,与美国、日本等乒坛元老的团聚令回忆的潮水滔滔不绝……

  当年梁戈亮出国是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没想到一走就是17年。他的女儿5岁随父母出国,小时候乒乓球打得也很好,现仍在德国工作学习。2002年,梁戈亮归国后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大学推广乒乓球。除了教学,他还在校内创办了乒乓球俱乐部。世界冠军来教打球,其规格和技术含量自不必说,大学里上上下下应者如云。俱乐部每周活动2次,每次2至4小时,5年来风雨无阻。

  今年北京办奥运会,校园里打球锻炼的人更多了,“气氛越来越好”。“你看从上到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打球大家都‘活’了,心态多棒啊!”他说。与业余爱好者的长期接触,令他对业余水平如何提高有了更多关注,他认为“业余”也应从一开始就接受正规指导。这样不容易受伤,可以避免错误动作定型。他说,人们往往不重视这些,结果总走弯路,技术水平根本难以提高。有人打了几年,球都发不好。“我觉得应该把这些打球的快乐教会他,让他们享受到乐趣。把步子、球拍的运用搞正确,几方面凑起来,业余选手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这项运动确实很好,对于与人交往、锻炼体质都能起作用。”

  谈到在此教学的感受,他表示:“我的感觉也是我的动力。希望把大学生们‘赶’出教室,加强锻炼,健康成长,好肩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话虽平常,却流露出一份真情。他说,自己在这里工作也是间接实现母亲的心愿。母亲1963年就患了癌症,但老人家一直活到81岁,她希望儿子能回报医学。梁戈亮的母亲经历过很多磨难,“从我1岁父母离婚后,一直是我妈妈带着我。她是个手工艺者,12岁时患病失聪。好在她念过书,所以懂得一些道理。她独自培养了我,一个残疾人很不容易。”“我现在没有什么压力,心情很好,就想搞搞拍子,搞搞打法。打了一辈子球,也有一些想法,想好好总结一下。”

  前国家乒乓球队高级教练廖文挺认为梁戈亮发球抢攻、削中有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当时在国家队独树一帜,可惜此种打法在现役国手中几乎绝迹。对此,梁戈亮也有心得:乒乓球运动贵在开拓,切忌刻板。“对于我的技术,我还要继续研究,总结经验,培养这方面人才。”他认为国家队各种打法“百花齐放”最好。

  说到自己正在研制的拳握式球拍和研发原因,他没有多解释,只说了一句:“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国外住了多年,他对毛主席语录仍记忆深刻,经常脱口而出。

  除了乒乓球,梁指导业余时间也打打篮球、踢踢足球,但自从1997年在德国发生了一场车祸后,这两样基本上就不碰了,有空就练练气功、书法。空闲时间,他的一大爱好就是种菜。定居北京后,买了八仙别墅的房子,并在花园里种了不少菜。说起自己“菜园”的品种,他一连数了十多种,陶然中有点“九仙”的味道。

  不知不觉中训练结束了,夫人开车来接梁指导回家。从1978年结婚到现在,三十年来与夫人马力军一路相伴,风雨同行。

  吃罢盒饭,在夜幕中踏上归程,58岁的梁戈亮在奔波中享受着快乐。

  编后絮语:现如今大家都“很忙”,但能像梁戈亮教授忙得这么潇洒的也不太多。年轻时忙打球,退役后忙教球、忙研究。闲暇时刻,与老友欢聚,与田园相伴,充实生活带来的惬意感自然流露。乒乓球、家庭,从昔日的不平凡到现在的看似平凡,梁戈亮忙出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乒乓器材
乒乓新闻
动作图解
乒乓技术